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不止是食用,油在古代的重要作用

石油被称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在目前的条件下,一旦没有石油,人类工业文明就会陷入瘫痪。在我国古代虽然是农耕社会,但是对油依然有着非常高的依赖,当然这并不是说的石油,而是生物质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物油和植物油。 今天就梳理一下古代油的重要作用和我国古代用油的历程。 1.油的重要作用——不只是食用 油的最初的作用肯定是食用,油的热量非常高,对于古人来说是非常好的热量来源。并且油的发展也孕育了我国灿烂的饮食文化。中国的菜品多种多样,烹饪手法也是丰富多彩,但是如果没有油,这个数量估计要减少90%。从我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发展来看,在南北朝以前饮食文化基本没有形成体系,而在南北朝之后饮食文化爆发式的发展,并且涌现出了各种饮食方面的著作,比如《齐民要术》、《食经》等,这其中固然有政治文化方面的原因,但是这一时期植物油加工技术得到进步(以前都是动物油产量很少),油的产量增加,煎炒烹炸的食物自然就增多。 油除了对饮食文化的贡献之外,对手工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方面在造船业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造船工业非常发达。但是古代造船的材料大部分都是木材,木材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如果不能很好防水处理,很快就会腐烂。而且造船时候需要对木材之间进行密封,如果密封不好船体漏水,这都是造船业面临的大问题。这其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油发挥了作用——桐油。桐油是桐树的果子加工成的一种油,不能食用,但是在防水和密封上有着非常好的性能,广泛的应用于造船业。在《天工开物》舟车第九记载: 「 ”凡船板合隙 以白麻斫絮为筋, 钝凿扔入, 然后筛细石灰, 和桐油舂杵成团船” 大体的过程是用木板造船防止板缝漏水是第一要务, 古人先将麻纤维剁碎塞入船缝「 ”作筋” ,然后再用桐油、石灰制成腻子抹缝,腻子固化后在板缝中就形成了牢固的防水粘接密封层。这样达到防水的目的。正是因为桐油在造船工艺中的作用,为遏制金国的造船业发展,南宋严格限制桐油渡淮渡海贸易。 油还是古代的「 ”光明使者”,人类在学会用火之后,人类的活动时间就得到了延长,在远古时代人们围坐在火堆旁边讲故事。但是进入农耕文明之后,人类不可能像以前一样通过篝火在室内照明。人类探索在夜间如何照明也是一部宏大的历史,今天我们不做探讨,但是古代大部分的照明所用的燃料是油(早期也有用蜜蜡的,但是产量很小),在一如既往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对灯油带来光明这个重要事实熟视无睹,只有再次身处 ... 才会重新认识到光明的可贵,韩愈在《月蚀诗》里「 ”油灯不照席,是夕吐焰如长虹”如此夸大的灯光印象正是对一种心态的客观写照。 2.古代用油的历史 世界各地的文明对油的利用都是从动物油开始的,这一点人类学家的解释是在人类学会用火之后开始在火上烧烤食物,当烤一些带有脂肪的动物时会有油滴下来,这些油滴到火中会有助燃的作用,古人在这种现象中受到启发,逐渐的开始学会提炼和使用动物油。 我国在商周时期就有用动物油的记录,在古代动物油称之为膏、植物油称之为油,但是膏、油的称谓也经历了很多的变化过程。 先秦时期「 ”膏”和「 ”脂”一般是哺乳动物体内油的称谓。「 ”膏”指无角类动物身上的油,「 ”脂”指戴角类动物身上的油,秦汉时期之后,「 ”膏”和「 ”脂”的区分逐渐削弱,「 ”膏”和「 ”脂”皆是动物油。而先秦时的「 ”油”是一个形容词,形容浓密而饱满润泽的样子,《子华子》一书记载「 ”禾之油油”和「 ”云之油油,由是以降也”,油是用来形容禾苗和云彩的,并没有现代油的意思。现代汉语中「 ”绿油油的稻田”正是取法于此。「 ”油”作为植物油的概念自西汉始,因为这一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来了一种很重要的油料作物——芝麻。 西汉至元一千多年间中国的油料作物以芝麻占主导地位,在此之前虽然中国也有大豆、 ... 等油料作物,但是因为出油率低,加工困难而没有普及。芝麻传入,引领中国油料作物进入一个新阶段。在南北朝成书的《齐民要术》就专门有关于荏、麻、麻子和胡麻的种植 ... ,书中详细记载了芝麻的栽种 ... ,其中有「 ”白者油多,人可以为饭,惟治脱之烦也”,的记载,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白芝麻的产油量比较大。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跻身于众多油料作物之中,走出地方性,南北均成优势,且兼具食用与照明功能唯有芝麻。 随着人们对植物油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于原有的一些本土植物也尝试去榨油,在元明之后,植物油的原料得到了很大的扩展,明朝田艺衡关于植物油曾有这样的记录: 「 ”田中种菜收其子,可以压油,名菜油,亦曰香油,乃供烹调饮食者。 又芝麻子油,曰麻油, 甚香,能解毒,可食。 其黄豆油,曰豆油,亦曰臭油,止可点灯,小人家亦食之。 又桐子者曰桐 油,可入漆用,人食之必吐泻。 桕子者曰桕油,止可浇烛。 ” 说明当时菜籽、黄豆已经作为油料作物用来榨油了。 3. 古代植物油的榨取技术 植物油的提取最广泛的 ... 有两种,一种是浸渍、一种是压榨(现代食品工业也是如此)。最早关于植物油榨取的记录是《黄帝内传》,「 ”黄帝得河图书昼夜观之,乃令力牧采木实制造为油,以绵为心,夜则燃之读书,油自此始”,这个只是传说,仅作参考,很大程度上不是真的。真正的切实的关于植物油的榨取工艺要到宋朝,这之前虽然有很多植物油的使用记录,但是制取植物油的记录却几乎没有。真正的榨油工艺的集大成者是《天工开物》,其卷十二「 ”膏液”篇中,介绍 了十余种油料作物的产油率,及其油品的性状与优劣。并详细介绍了压榨和浸渍两种 ... 来获取植物油。比如在压榨法中明确的记载了压榨的工艺,从如何炒制原料,到如何压榨都有详细的记录: 「 ”取诸麻菜子入釜,文火慢炒,透出香气,然后碾 碎受蒸。凡炒诸麻、菜籽,宜铸平底锅,深止六寸 者,投子仁于内,翻拌最勤……蒸气腾足取出,以稻秸与麦秸包裹如饼形,其饼外圈箍或用铁打成,或破蔑绞刺而成,与榨中则寸相稳合……” 《天工开物》成书于明代,明代之后到清末植物油的加工工艺基本上停滞了。 我国古代用油的历史基本上是从动物油到植物油,而植物油则是从芝麻油开始,逐渐推广到菜籽油,大豆油等,这是社会生产力综合发展带来的结果,而油在历史发展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止是食用,油在古代的重要作用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不止是食用,油在古代的重要作用

    石油被称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在目前的条件下,一旦没有石油,人类工业文明就会陷入瘫痪。今天就梳理一下古代油的重要作用和我国古代用油的历程。中国的菜品多种多样,烹饪手法也是丰富多彩,但是如果没有油,这个数量估计要减少90%。桐油是桐树的果子加工成的一种油,不能食用,但是在防水和密封上有着非常好的性能,广泛的应用于造船业。

  2. 中国菜各种烹饪方式出现的时间考

    烹饪之法又被成为鼎烹之法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食大国,无论从食材种类之广,还是烹饪手法之繁,都是其他国家所不能一直比拟的。一些民族还保持着钻木取火的传统最初的饮食烹饪方式中国古代的传说是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

  3. 动物油VS植物油,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烹调油是我们日常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经烹调油烹制的食物不仅由生变熟,改善口味,还能促进食欲和增加饱腹感。有段日子传的沸沸扬扬的,传闻植物油做饭致癌,吓坏了一大堆人。一时间大家都不知道动物油VS植物油,究竟哪种油更健康?我们平时食用都有哪几种油我们经常用的植物性油脂有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芝麻油,近年来又有玉米油、橄榄油、葵花籽油等。

  4. 「健康生活」关注生活中的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5. 糖尿病适合吃的排骨做法 「糖尿病食谱」

    糖尿病人能不能吃排骨?来看看适合糖友吃的排骨做法吧!二者相和,有滋阴润燥、补肝明目、养筋强骨之功效,不仅适于糖尿病患者食用,也是小儿、妇女及中老年朋友的食疗佳品。

  6. 猪油的是与非,猪油真的美味又健康?这一点很多人不注意

    在前些年物质比较匮乏的年代,猪油是我们主要的膳食油脂。猪油与现在的植物油相比,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香味,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猪油的主要功效有以下几种:大小便不通,可用猪油、姜汁各2l,微火煎煮成2l,加酒同煎,分次服。女性赤白带,可用猪油60ml,酒100ml,煎沸顿服。不过对于健康来说,不以数量谈后果的结论都是耍流氓,吃猪油关键是要合理的控制食用量。对于患有高胆固醇血症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还是建议能少吃则少吃猪油。

  7. 饮食上能做到3件事,血糖稳稳的,希望糖友能坚持

    有研究调查,糖尿病人体重适当下降对控制糖尿病是有极大的好处,所以糖尿病人每天要注意控制好热量的总摄入。除此之外,糖尿病人在控制饮食的时候,家属也要积极的配合。总而言之,糖尿病人在通过饮食治疗的时候要注意以上这三点,可以根据这三个步骤来让自己做好饮食控制,只有这三部曲完全得当,才能够让自己的血糖在药物的控制下更加稳定。

  8. 多吃植物油利于长寿?健康饮食这5大误区,也许你正在犯

    健康饮食这5大误区,很多人都在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文的交流,南北各地的饮食文化也开始互溶互通。健康饮食这6大误区,很多人都在犯饮食误区一:瘦肉脂肪含量低,吃多也无妨?水果中无机盐和粗纤维含量较少,而含糖量却较高,对一些营养过剩、肥胖、糖尿病的人群并不适宜。

  9. 里做饭怎样选油?正确吃油能消血栓,防动脉硬化,你吃对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桌上的饭菜也丰富起来,鸡鸭鱼肉、暴饮暴食,人们不规律的饮食也导致了一些疾病的滋生。

  10. 猪油到底好不好?

    猪油是指从猪的特定内脏中提取的脂肪及腹背部等皮下组织中提取的油脂。一碗猪油炒饭、一份猪油渣,都是童年记忆里难得的美味。当今社会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有人认为吃猪油太过油腻,会加重心血管负担。事实上,不论是猪油还是植物油,其主要作用是为人体提供热量、必需脂肪酸,同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在人体消化吸收。猪油与植物油的功能并无二致,只是猪油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率更低。

随机推荐

  1. 梦见洗澡时很多人

    周公解梦梦见洗澡时很多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洗澡时很多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高洋为什么会被人认为精神不正常?高洋的暴虐跟什么有关?

    高洋的暴虐跟什么有关?甚至很多观点都认定高洋是精神不正常的人。一方面固然是指朝廷有严格的律令,而另一面就是高洋作为皇帝的金口玉言。>但高洋的性格表现毕竟异于常人,他后来的精神失控不排除过度服用丹药的原因。所以,现在很多人只从病理角度认为高洋的变态是有精神病,这是过度看重结果,没有探究他为什么会失常的真正根源。长久以来,高洋、高演、高湛几兄弟应该都有练金丹服用的迹象。

  3. 小鼹鼠请客

    小鼹鼠也在忙着买地板革、瓷砖,装修房子。小鼹鼠最先修好了房子。>不知为什么,只有小白兔按时来到了鼹鼠家,这使小鼹鼠非常夫望。>小白兔不高兴了,他想:原来,小鼹鼠认为我是不该来的呀!>小鼹鼠见小白兔要走,怎么留也留不住。三个小伙伴连个招呼都没有打,悄悄离开了小鼹鼠的家。>家中又只剩下小鼹鼠一个。桌上的饭菜都凉了,连动都没有动,小鼹鼠好伤心哟!

  4. 北京俗语里“叫了王承恩了”,您可知道什么意思?

    北京俗语里“叫了王承恩了”,您可知道什么意思?  这是一句很有年头的北京俗语,叫了王承恩了。  那么这个王承恩是何许人也?  王承恩(?—1644年),明末宦官,属太监曹化淳名下,累官司礼秉笔太监。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早上,因李自成军队打进北京,崇祯身...

  5. 关于爱情的经典说说-感人的情话

    做人的硬道理之一是绝不说不该说的话。在任何时候,只说该说的话,才是稳中取胜之道。不仅仅做一个善良的人,要做一个善良并且有力的人。—这么远那么近《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二十二、不是去爱那个本来就很美的人;而是去爱那个能使你的世界变美的人。

  6. 趣谈北欧一;维京时期及之前北欧人极其穷困

    如今的北欧为何如此富裕呢?虽是一句唯心的话,却也有其道理,并且可以逻辑自洽。你且听我细细道来。指某个特定对象;运为变数,指时空转化。命与运组合在一起,即是某个特定对象于时空转化的过程运气一到,命运也随之发生改变。)北欧的命运如何呢?

  7. 桑葚的营养价值、功效与作用及食用禁忌

    下面让360常识网陪您一起来了解下桑葚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桑葚的营养价值、功效与作用及食用禁忌桑葚的介绍桑葚,又叫桑葚子、桑实、桑果、桑枣、乌椹,分为黑葚、白葚,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桑葚的营养价值桑葚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含糖、蛋白质、脂肪、糅酸、苹果酸及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铁、钠、钙、镁、磷、钾、胡萝卜素和花青素。

  8. 适耕庄谢悦秋老居士往生记实

    >适耕庄净宗学会这个小道场自成立以来,谢桂枝居士便极积参与念佛、布施等活动,她的父亲谢悦秋老居士比较内向含蓄,自己一个人是很难会主动上佛堂去,所以她每次遇到父亲认识的朋友来念佛时,她都会告诉父亲和鼓励他也去参加活动。>往生过程>以下是谢悦秋老居士的往生过程实录:>谢老居士在二零零四年临近岁末时,曾经因为昏厥而进入医院住了五天,出院后身体变得虚弱。

  9. 带有鼻的成语

    包含有“鼻”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听人穿鼻——听:任凭;穿鼻:牛鼻子穿桊。鹰鼻鹞眼——鹞:一种形体像鹰而比鹰小的凶猛的鸟,背灰褐色,以小鸟、小鸡为食。异香扑鼻——不同寻常的香味扑鼻而来。掩鼻偷香——捂住鼻子去偷点燃的香。开山鼻祖——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鼻塌唇青——形容脸部伤势严重。有鼻子有眼——比喻把虚构的事物说得象真实的一样。仰人鼻息——仰:依赖;息:呼吸时进出的气。

  10. 书房为什么要适合“文昌位”

    书房为什么要适合“文昌位”在风水上有一个"文昌位","文昌”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又称文曲星,是与人们关系密切,专司天下读书人的功名利禄。文昌位即是文昌星飞临住宅的方位。如果由于房子设计时的结构问题,文昌位不能做书房,则只能退而求其次,将书桌的位置放于书房的文昌位,亦可收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