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带你了解唯才是举的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曹操提出的唯才是举是一个非常急功近利的一种人才选拔政策。曹操提出这个唯才是举的口号之后,就对整个官员的选拔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个改革到他的儿子曹丕称帝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国家制度,这个制度在我们的教科书 上把它叫做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改变了以前这个人才的评价,改变了以前完全由组织部门垄断的情况,要广泛地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这就是改革的一个新的地方。听方方面面的意见又是根据什么来的呢? 我们又要往前说,说到汉朝的人才推举制度,那就是察举制。汉朝推行的是察举制,这个制度是按照政区,由政区的主要官员向朝廷去推荐人才,推荐四种人才,分别是: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行。通过一个选拔的机制,把这些人才选上来。朝廷也可以通过特设的科目来选拔人,这些科目不管是正常的四科还是察举,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考察一个人的品行,这是重中之重。我们可以从这四科的名称就可以看出,孝廉要的是孝和廉,察廉要的也是廉,这都是一个品行的考察。光禄四行分别考察一个人四个方面,敦厚,谦让,有行,质朴,这四条都是对人的品德的考察。所以汉朝选拔官员非常重视这个人的品德,因为他认为一个人都做不好,那做官就更糟糕了,那是祸国殃民的事情。 考察一个人的品德,什么标准呢?儒家的标准,仁义礼智信。所以汉朝这一套人才选拔的机制维持下来到了东汉。东汉我们知道,政治 ... 了,可是汉朝是一个非常强调儒家文化的时代, ... 一出现就不得了。很多正直的人都出来抨击,掀起了一股巨大的社会舆论,对官场是衣蛾很大的压力,而且民间对政治的谈论就直接对某个人,对这个官,我们称为月旦评。说一个官员品行不好,一被月旦评抨击了,他在官场就很难发展。 曹操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非常激昂的年轻人,也想要改革,所以也去迎合社会的风气,也找名士来评他,他找了当时最有名的名士许邵。可是徐邵看不上他,一是徐邵看不起曹操这个,二是看不起曹操的家世。可是曹操赖着不走,非要人家评,最后硬是抓到了许邵的一个什么把柄,许邵不得不给他做了一个评语「 ”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这个评语明显不是一个好的评语,但是曹操很高兴,他求的就是要求得到许邵的评语。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东汉这个时候这种人物点评蔚然成风。 后来曹操自己掌权了,他就想把这个舆论的评价导进到人才选拔的机制里面来。这样子就需要除了官方评价以外,还有一个组织部门之外的一个评价。曹操想了一个办法,在中央到地方的州,分别设了大小中正这个官,中正官负责点评当地的人才。中正官不属于组织部门管,属于司徒府管。我们从表面上看曹操似乎对舆论有了一个妥协,实际上他比一般人更精,他把这个舆论接管过来了,只不过这个中正官是选当地的名士。这样子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民间的舆论的评价掌控过来。 曹操自以为得计,其实事情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是第一个变化,第二个变化它把这个人对人的评价可以细分,更加精确,可以量化。所以它把人封成三大类,上中下三类,每一类里面再分出三个品级来,也再分上中下三个等级。所以每个人可以分到第一等是上上,第二等上中,上下,第二类里面中上,中中,中下,第三类下上,下中,下下。这就是九品,把人分成九品。九品和中正官结合,我们就称它为九品中正制。对人的点评得到的这个品,我们把它称为乡品。 这两点就是曹操在选官制度上的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在组织部门之外开辟了一个官方控制的人才评价机制,这既是大小中正的评价。大小中正点评一个人物,评那些方面呢?第一是家世背景,第二是品德,第三是才能。这三等分别评出来以后得出一个总分,就可以放到这九等里面去。得出这个总分就可以知道你适合不适合当官,你能当什么样的官。这就是一个新的评价机制。也就是说乡品成了以后官品的一个基础。 曹操父子就是用这一套机制来选拔人,和汉代的察举制相比,导入了一个才能的评价。这就是曹操提出来的唯才是举。但是实行之后效果怎么样呢? 根据这个制度的设计,你要点评好人物,你首先就必须是一个乡品很高的人,很德高望重的人才能当中正官。可是地方上能够获得乡品很高的人,往往就是地方的名门大族,。这样子点评的权力就落到了名门大族的手中去了。这个制度设计上面仿佛是十全十美,方方面面都做到了,但是实际上它的可操作性怎么样呢?我们一块一块来看。 先说品德,品德是关乎一个人的声誉,他如果没有什么伤风败俗的事,你能随便说一个人品德不好吗?所以只要没有硬伤,品德基本上就能过得去。所以它的第一个环节一开始就落了一个空。所以看人只是看这个人是不是长得眉清目秀,顺眼不顺眼而已,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聪明的往往狂傲,驽钝的卡着顺眼,善变的又没道德。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就看你怎么挑选。 这个样子想,才能也是要打马虎眼的。他还没有当官,没有政绩,怎么评价他的才能呢?还不就是这一群人里面挑一个顺眼的出来,所以第二个环节的才能也很难评,实际上还是个空。第三个环节,家世,这个就好办了。你想,第一品谁该当,当然就是皇族,宰相,第二品就是副宰相,第三品就是 ... ,第四品副 ... 。以此类推,你敢有意见吗?所以最后就直接成了一个比家世,就是拼爹的制度了。曹操提出来的唯才是举,但是就在他的手里,这个湿度变成了一个纯粹按照家世来排次序的制度,把人才的通路都给窒息了。 我们再把曹操的这一套制度仔细地理一理,中正一定要用当地人,不用当地人就对当地人不熟悉。所以说穿了,这个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推荐制,这就是最要命的,只要在没有严格的,公开的,公正的监督下面,推荐制就是最大的黑洞。曹操提出这个唯才是举又和这反道德结合在一起,他的求贤诏中公开提倡反道德,这两者一结合,这个制度实际上比汉朝的察举制还要坏的多。 我们举个例子,汉朝察举制重在考察人品,所以很多人只能在人品上造假。你要举孝廉,父亲死了,我守墓一守就十几二十年,这样够孝廉的吧,受到表扬了,于是举孝廉他就举上来了。结果人家一看,到当地去调查,不对啊,他守孝期间竟然在墓道里面生了十几个孩子。所以人家就抨击他,说他虚伪。那他的问题还只是虚伪,仔细想想,到了曹操时代,他不但公开提倡要选拔道德有亏的人,那既然品德不重要,那就把坏事亮堂堂来做。这样一来,九品中正制这个人才选拔制度改来改去比不改还坏,于是大家群起而攻之。 关于九品中正制就先写到这里,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带你了解唯才是举的九品中正制的弊端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三国群英传2,大乔小乔,两女胜过千军万马

    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三国里出名的美女,正所谓美女配英雄,而孙策周瑜是三国里有名的英雄人物,大乔在演义中的描写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就是孙策牺牲太早,小乔的描写就比较多了,和周瑜是珠联璧合,才子佳人的一对赤壁之战,三国最出名的战役,战前诸葛亮曾引用曹植的铜雀台赋成功激怒周瑜,让周瑜借坡下驴,誓战曹操,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诗,最主要的这好像还是初中要求背

  3.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4.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5. 刘璋号称暗弱,却为何能把刘备、庞统打得如此悲惨?

    如果刘璋不给,那么刘备就有借口了,至少在明面上说得过去。这一年来,刘备借攻打张鲁为名,在刘璋这儿吃吃喝喝,都快把刘璋给吃穷了。可没想到,刘璋竟然没发火,而且一口答应给刘备人马报销火车票,只是资助的人马与物资减半,不管如何,已经相当够意思了。

  6.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7.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8. 这个金字塔位于中国,发现者是一个外国人,与埃及同出一源?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有一个外国的空军飞行员来到了我国,并且在路过西安的时候,非常惊喜地发现地面居然有一个金字塔式建筑,并且把这件事情带回了国内,后来陆续有不少的美国人来旅游,确认了金字塔同样存在于中国,原来这所谓的金字塔是秦汉时期的帝陵,里面埋葬的是秦朝与汉朝的一些皇帝,而它们的外形同样是四条边的一个金字塔,所以被外国人称之为中国金字塔。

  9.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10.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随机推荐

  1. 诸葛亮北伐是为了恢复汉室吗?

    蜀汉政权偏居西南一隅之地,国小力弱,其整体实力远不及曹魏,但“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却一反常规,执意率众五出祁山,北伐曹魏,这与其“谨慎”的性格是相悖的。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难道真的是为了恢复汉室吗?

  2. 带有螳字的成语

    包含有“螳”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以螳当车——用螳臂阻挡车轮前进。螳螂拒辙——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螳螂黄雀——比喻目光短浅,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螳臂挡车——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同“螳臂当车”。

  3. 百城之富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bǎichéngzhīfù【解释】形容藏书极多,似拥有许多城市那样富有。【出处】语出《魏书·李谧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例子】强解事者,以数百金捆载坊书,便称百城之富。清·黄宗羲《天一阁藏书记》【相关】百度“百城之富”

  4. 描写中年妇女的好词 | 历史新知网

    风韵犹存典雅端庄风采依然仪态万千千娇百媚贤良淑德秀外慧中成熟妩媚半老徐娘雍容大雅有帮助请及时采纳~描写中年妇女,外貌语句。

  5. 狼和猎人

    经过牧人的住房时,狼透过篱笆往院子里张望。此时,牧人刚刚在羊群里挑了一头最肥的羊羔,正有条不紊地把它开了膛。>>而院子里的几只牧羊犬,却静静地趴在一旁,一声不响。>>狼愤愤然地走开,心中很不平衡,边走边轻声嘟囔:“哼,如果这件事是...的,不知你们将怎样大声叫嚷!”

  6. 龙战玄黄是什么意思?

    【拼音】lóngzhànxuánhuáng【解释】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同“龙血玄黄”。【出处】茅盾《回忆之类》:“不过,当那一声焦雷打到我们面前时,童稚之心也曾欢喜而鼓舞,也曾睁大了惊异的眼睛,痴望着‘龙战玄黄’的天地,好像这一切本在意中,要来的总归要来,而现在是终于来了而已。”【例子】无【相关】百度“龙战玄黄”

  7. 情同一家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qíngtóngyījiā【解释】比喻情谊深厚,如同一家。【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情同一家”

  8. 陆逊被赞为“社稷之臣”!为何最后郁郁而终?

    陆逊为什么郁郁而终你知道吗?>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政治家、军事家。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陆逊)>蜀章武二年,陆逊被孙权拜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保住了处于劣势的吴国。黄龙元年,孙权称帝后,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陆逊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

  9. 当伟人说起情话,谁都会被拿下!

    最美的情话笑死了~白色情人节,你的情话准备好了吗12星座男最受用的情话用名人名言说情话,语文老师脸都红了!一句情话|突如其来的关心会让我措手不及元宵情话这个无锡人,写过世上最动人的情话这5句情话足以瞬间秒...所有男人!

  10. 灸透膏肓穴穴位,祛除一身之疾

    人体的肩背部有一个重要穴位——膏肓穴。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