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小组成员一致认为,吴质固然对魏国有特殊贡献,也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者:许云辉 (吴质) 魏国元老吴质去世后,治丧小组就心藏喜悦、貌似悲戚举行了例行追悼会,心急火燎议定谥号。小组成员一致认为,吴质固然对魏国有特殊贡献,也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他倚仗先帝曹丕恩宠,居功自傲,胡作非为,民愤极大,因此谥法中「 ”怙威肆行曰丑”,正好是为他私人订制的谥号。于是治丧领导小组报请新皇帝批准,追谥吴质为「 ”丑侯”。 国人历来讲究死者为尊,入土为安,谥号是对死者的盖棺定论,必须根据死者生平功过,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正常情况下,谥号以美谥为主,再损也该给个平谥,恶谥往往送给暴戾恣睢的昏君或臭名昭著的奸臣。吴质生前对魏国有什么特殊贡献?倚仗曹丕撑腰干了哪些伤天害理的事儿?「 ”怙威肆行”踩痛了哪些人的尾巴?以至落得这么个九泉饮恨的恶谥? (曹丕) (一)特殊贡献 曹操在立嗣态度上的暧昧,使曹丕和曹植兄弟争夺太子之位成为一场拉锯战。渐渐地,曹植一方逐渐行情看涨:杨修联合「 ”丁仪兄弟,皆欲以植为嗣”,利用近水楼台之便,随时在曹操耳边为曹植唱赞歌; 曹丕明显大势不妙:他的左膀刘桢因不敬罪早被曹操逮捕入狱,右臂吴质也外任朝歌县令三年有余。曹丕不甘坐以待毙,秘密派人将吴质藏在大竹篓中,趁夜用车运入内府共商对策。杨修探知内情,马上向曹操告密。幸亏天色已晚,曹操又杂务缠身,没有及时搜查验证。 消息传来,曹丕惊慌失措。吴质面授机宜:「 ”有什么好担心的!明天你再用大竹篓装满丝绢运进府中,杨修一定还会去告密。曹丞相必定再来检验。等丞相看到竹篓里装的是丝织品,肯定会怀疑杨修诬告,杨修日后不会有好果子吃的!”第二天,曹丕依计而行,杨修再次告密。曹操亲临搜查,一无所获,果然怀疑杨修挑拨离间,由此种下日后 ... 杨修的种子。吴质漂亮的一石三鸟之计,漂白了曹丕,反制了杨修,动摇了曹操,最终使曹操信任的天平彻底倾向了曹丕,堪称神来之笔。 (曹操) 不久,曹操出征汉中,曹丕和曹植同在路旁送行。曹植充分调动八斗之才,口若悬河历数曹操功业,滔滔不绝赞颂父相品德,才情并茂,感人至深,曹操听得心花怒放,神清气爽。 曹丕被抢了风头,「 ”怅然自失”,正在生闷气时,吴质凑近他耳边传授锦囊妙计:「 ”丞相出发时,你只管哭他个天昏地暗,千万别说话!”曹丕便在曹操挥手告别时,哭天抢地跪地拜送,哭得伤心欲绝,日月无光,感动得曹操与众人泪流满面,嘘唏不已。曹丕的精彩表演,不仅成功逆袭,还使目击者相信,曹植展示的不过是言辞华丽的才情,曹丕流露的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吴质这招天外飞仙般的四两拨千斤,彻底巩固了曹丕稳如泰山的太子地位。 吴质力挺曹丕上位,曹丕投桃报李感恩,率大军西征时,特意绕远路到吴质任县令的元城附近,派人送亲笔信嘘寒问暖。四年后,再次写信回忆多年来的战友和文友情谊。称帝后,先写信封官许愿,再加官进爵委为一方大员,「 ”拜北中郎将,封列侯,使持节督幽、并诸 ... ,治信都”。 (曹植) 在吴质赴任前,曹丕甚至特设家宴,仅召堂弟曹休作陪。宴会结束后,曹丕请出郭皇后,特许吴质抬头瞻仰皇后尊容:「 ”卿仰谛视之”,这是表示已将吴质当自家人看待。如此高规格待遇,使得史书感叹:「 ”其至亲如此!” (二)怙威肆行 吴质仗着皇帝宠信,飞扬跋扈,「 ”怙威肆行”,史载有四件事: 其一,折辱董昭。 吴质曾经闯进老革命董昭办公室吓唬他:「 ”老董,我想回老家,冲乡亲们撒泡尿,臊死他们!”董老打躬作揖求饶:「 ”小吴啊,我都快八十的老人了,你那泡臊尿千万别尿我老汉身上啊!”吴质见他屈尊服软,才吹着口哨憋着尿扬长而去。 其二,报复崔林。 吴质「 ”仗节统事”,任黄河以北大军区司令,军政大权一肩挑。辖区各州郡长官都清楚吴司令是「 ”上所亲重,国之贵臣也”,个个乖乖写信致敬,表示坚决服从吴司令员指挥。惟独幽州刺史崔林大刺刺始终「 ”不与相闻”,吴质衔恨在心,年终考核时将他降为河间太守。 (曹真) 其三,羞辱曹真。 吴质进京汇报工作,皇上令大将军曹真率京师高级将领到吴质府中聚会,还特别批示公款买单,给足了吴质面子。酒酣饭饱,吴质觉得一群纯爷们聚会少了乐子,不能尽兴,忽然发现曹真过胖似猪,朱铄太瘦如猴,对比鲜明。吴质马上找来一对儿说相声的,让他们即兴创作表演相声《说肥道瘦》。朱铄是吴质的朋友,心中不爽也不便发作。 曹真贵为军中大佬,哪儿受得了这个?怒发冲冠,拔刀瞪着吴质大喊:「 ”你敢这般轻佻,老子宰了你!”吴质也气冲牛斗,按剑怒吼:「 ”曹子丹,在老子眼里,你也就是块屠夫案板上的肉!老子吞你不用动喉咙,吃你不用动牙齿!”朱铄站起身想打圆场,吴质回头怒喝:「 ”朱铄,你胆敢破坏座次秩序吗?!”朱铄被气得「 ”拔剑斩地”,宴会不欢而散。 (陈群) 其四,折损陈群。 吴质与朱铄、司马懿、陈群并称曹丕四大基友,吴质在宴会上打草搂兔子,羞辱曹真教训朱铄后,又将枪口指向陈群。曹丕临终前,令司马懿、陈群、曹真等为辅政大臣。魏明帝即位后,为安抚吴质,调他到中央工作。吴质在新皇帝面前歌颂司马懿:「 ”骠骑将军司马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也”,同时指责陈群「 ”非国相之才”。新皇帝第二天就发表 ... ,措辞严厉批评陈群消极怠工,从而引发一场批陈整风的群众运动。 单看吴质这些所作所为,的确有小人得志之嫌,死后追谥「 ”丑侯”一点儿不冤。可是,吴质从一个足智多谋的谦谦君子,突然蜕变为一阔就变脸的市井小人,转变过于突兀,反差太过强烈,前后判若二人。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吴质前后判若二人? (三)变脸秘密 吴质是三国时才名仅次于「 ”建安七子”的才子,从曹氏兄弟与吴质的来往书信和吴质仅存的一首诗研判,吴质「 ”以文才为文帝所善”所言不虚。更耐人寻味的是,上述被吴质羞辱「 ”肆行”的对象背景相同:不是名门望族出身,就是豪门世家。所以,吴质的「 ”怙威肆行”仅是表象,内因是他以这样惊世骇俗的举动宣泄对门第观念的不满,单枪匹马向不合理的门阀制度发起挑战。 东汉末年尤其讲究门第观念,催生了门阀制度的诞生。名门望族把持权位,垄断官职,官N代纵然不学无术,照样世代为官。寒门庶族先天不足,门中子弟即便满腹经纶,也难有出头之日。幸有曹操出于政治需要坚持「 ”唯才是举”原则,才为寒门才子打开了一扇进入仕途的窄门。 吴质出生于山东寒门家庭,没有靠山,无人引荐,全凭「 ”才学通博”进入曹家圈子,长袖善舞巧妙周旋于曹氏兄弟之间,最后果断出手,倾力买下曹丕这只潜力股,力助曹丕上位,得以平步青云。回顾单打独斗改变命运的奋斗历程,吴质充满自豪感,为成功跻身上流社会而欣慰。但是,残酷的社会现实毫不留情给了他沉重一击。 吴质出身寒门这块耻辱烙印,丝毫没有因为飞黄腾达而消退。曹丕善解人意,征召吴质入朝为官时大造声势,并屈尊枉驾前往洛阳与吴质相会,以示皇恩浩荡。消息传到吴质的故乡,当地士族根本不买账,他们始终鄙视吴质的寒门出身,视他为政治投机商和暴发户,配不上名士称号,更谈不上敬佩尊重他。吴质的自尊心因此受到严重伤害,才展开被称为「 ”怙威肆行”的报复行动。 他为何先拿董昭祭旗?因为董昭是吴质的山东定陶老乡。董老凭真功夫举孝廉,入官场,侍袁绍,归曹营,位列三公,官居司徒,权重位显,是山东人飘扬在京城的大旗,家乡人骄傲的资本。吴质吓唬董昭的前提是功成名就后「 ”自以不为本郡所饶”,才拿德高望重的董昭祭旗,目的就是 ... 鸡儆猴,震慑狗眼看人低的家乡士族。 他何又拿崔林开刀?因为崔林自恃出身山东望族清河崔氏门下,根本不把出身寒门的吴司令员放在眼里。当下属好意提醒他随波逐流给吴质写封效忠信意思一下时,他不仅扬言如果因此丢了官帽如同扔只破鞋,还生拉硬将治理幽州与写效忠信相提并论,说自己的任务是用平静温和的 ... 治理边境,如果写效忠信会平添边塞的忧患。这番牵强附会的话,谁都听得出是言不由衷。吴质不拿自命清高的崔林开刀,都对不起崔林! (魏明帝) 他为何羞辱曹真?因为他看不惯曹真「 ”恃势骄”的做派。魏明帝曾夸曹真「 ”内不恃亲戚之宠,外不骄白屋之士”(对内不因自己是皇亲而邀宠,对外也不鄙视贫寒之士),但曹真在吴质酒宴上的表现恰恰相反。他先是怒斥吴质:「 ”你想把我当你部下吗?”言下之意是,别忘了我才是你的上司!骄横之情溢于言表。曹洪与王忠劝他:「 ”吴将军无非是想让您承认自己胖,您当自己瘦不就完了嘛!”曹真却越劝越来劲,「 ”愈恚,拔刀瞋目”,彻底激化了矛盾。他动怒不是因为体型肥胖被讥讽,而是皇亲国戚的尊贵身份被轻视,「 ”真负贵,耻见戏”。吴质的对 ... 一针见血:「 ”何敢恃势骄邪?”此外,吴质呵斥基友朱铄的言辞也别有风味,在与曹真拔剑相向的紧张气氛下,吴质竟然训斥朱铄,警告他千万不能坏了宴会上的尊卑有序的座次。在座的都是高级将领,起码的礼仪还是懂的,听到警告后,「 ”诸将军皆还坐”。吴质表面 ... 朱铄多事,实则暗斥曹真无礼,一箭双雕。 他为何要贬损陈群?因为他认为陈群尸位素餐,有负皇恩。魏明帝亲政后日理万机,又晋封陈群为颍阴侯,增邑五百户。陈群除了上疏老生常谈历史教训外,没有提出任何切实可行的治国措施。所以吴质指责陈群枉为辅弼大臣,国家安危之本,才能平庸,「 ”处重任而不亲事”。陈群被皇上点名批评后,切实改变了工作作风,成为一代名臣。 (陈群) (四)改谥「 ”威侯” 吴质不按常理出牌的频频「 ”肆行”,严重打击了门阀制度的权威,极大损毁了利益集团的声威,所以他死后,士族集团立刻反攻倒算,追谥他为旷古绝今的「 ”丑侯”,想将他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幸亏他有个好儿子,坚持不懈 ... 上诉二十四年。直到当年治丧小组成员全部寿终正寝后,吴质才被改谥「 ”威侯”,得到公正评价。 中国的门第观念和血统论源远流长:隋文帝开基,拉汉代杨震为祖;唐高祖定鼎,尊春秋老子做宗;朱元璋称帝,敬南宋朱熹为祖宗;阿Q吹牛,自称宋天子赵家后裔。上世纪文革时期,门第观念和血统论发展到登峰造极地步:「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狗熊儿 ... !” 时至今日,门第观念依然大行其道:大大小小的「 ”严书记”、「 ”童所长”、「 ”宝马局长”还在横行霸道,一些官N代依然坐享其成,平民百姓无奈拼爹,个人奋斗难以出头,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依然任重道远。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吴质,在门第观念愈演愈烈的三国时期,就敢跃马横枪搦战门阀制度,死后纵被追谥丑侯,也可以在黄泉下放声高歌:「 ””我很丑,可是我不温柔!” (《三国演义》里的吴质)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五十余万字。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推荐: 《红楼梦》里哪一位女子通身寒酸,却依然透出贵气? 历史上那么些有辱斯文的事儿 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之二:当时年少春衫薄
本文标签:陈群曹真曹操吴质三国魏国曹丕曹植朱铄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